根據統計全世界的塑膠垃圾,其產生速度大約是每分鐘一大卡車的量,若不妥善處理將在幾年後翻倍成長。這些廢棄物中有絕大部分是由包裝所貢獻,因此不論是聯合國、歐盟甚至是各大企業,對於如何開發永續包裝材料皆提出目標與規範。
相信各位對於生活相關的包裝有非常大的共鳴,從速食店將塑膠袋與吸管取消,改用再生紙材替代塑膠袋與改變杯蓋造型來取消吸管使用的必要性,一直到政府要求店家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近年來對於永續包裝的行動不勝枚舉。
面對這永續的浪潮,SGS將帶領各未來一場永續包裝材料之旅~
永續包裝材料測試與評估示意圖
工業循環與生物循環
永續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概念,一般來說物質的循環會分為工業循環(Industrial Cycle) 與生物循環(Biological Cycle)。
工業循環其實時常在日常生活中發生,像是喝完的寶特瓶投遞至回收桶,後續製造成新的產品; 對於二手物品,經過維修翻新後繼續使用或販賣; 廠商提供升級服務,將產品進行硬體或軟體的提升,這些例子皆是工業循環的一部分。
而生物循環的例子像是廚餘回收進行堆肥; 生質廢棄物進行油品產出。只要物質在自然界中的流動應用,經過堆肥、分解萃取、細菌發酵等方式回歸自然界皆是生物循環的範圍。
接下來將與各位介紹包裝材料如何在工業循環與生物循環達到永續的循環。
工業循環-再生材料&可回收性&有害物質
對於廢棄物減量的最直接方式,即是減少原生物料的使用,對於包裝中再生材料的占比,歐盟提出了重量占比30%的目標。
另外像是台灣、美國各州與其他品牌廠商不約而同設定了2025年再生材料占比25%,2030年重量占比30%的目標。
除了減少原生物料與使用再生材料外,本身包裝的可回收性與其有害物質控管就顯得極為重要,若該包裝含有極高的再生材料使用,卻無法回收再利用,最後也只會成為廢棄物無法回到物質循環中。
生物循環-可分解&可堆肥化
近年來非常火熱的議題即是可分解塑膠,但大眾對於可分解塑膠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時常造成誤用或是誤解。
一般來說可分解塑膠可分為光降解、崩解性、氧化生物可分解、可堆肥化…等等,大多數的可分解塑膠必須在一定條件下的溫度、濕度與時間才會進行分解,且大部分的材料也僅能變成碎片,造成微塑膠的二次汙染。
而可堆肥化考慮了重金屬含量、植物毒性、崩解與分解性,讓希望開發生物循環包材的廠商有了可以依循的規範。
給各位企業的建議:
當您對於永續包材的開發摸不著頭緒,或是對於永續議題有興趣卻不知從何下手,SGS將提供顧客最好的服務,給予一站式的解決方案,若有任何需求歡迎致電與我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