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盟電池法規強化供應鏈責任,電池製造商需更重視原材料的風險控管與可追溯性。本文整理盡職調查關鍵重點,協助業者及早因應合規挑戰。
電池供應鏈盡職調查已有明確要求
面對全球永續趨勢與供應鏈透明化需求,歐盟電池法規 (EU 2023/1542) 已明確要求相關企業落實供應鏈盡職調查 (Due Diligence),以降低原物料採購與交易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環境與人權風險。
以下整理 SGS 專家對該法規要點的解讀與常見問答,協助電子電器相關從業人員掌握最新合規方向:
Q1.什麼是電池的盡職調查?其涵蓋範圍為何?
所謂「電池盡職調查」,是指經濟運營者 (如製造商、進口商) 在其管理系統、風險評估機制、第三方驗證、認可機構監管與資訊揭露等方面所應負的義務,目的在於識別、預防與處理原料來源相關的實際或潛在社會與環境風險,特別針對用於電池製造的原物料與二次原料。
歐盟電池法的盡職調查要求,適用於多類電池類型,包括:
-
可攜式電池
-
啟動、照明和點火電池 (SLI)
-
輕型運輸工具電池 (LMT)
-
工業電池
-
電動汽車電池。
不論電池是獨立販售或嵌入於設備、車輛等產品之中,無論產地在歐盟內外,只要於歐盟市場銷售皆須遵守相關規範。
Q2.盡職調查的實施時程為何?
歐盟原規範預計自 2025 年 8 月 18 日 起生效,但歐洲委員會已於 2025 年 5 月 21 日 宣布修正,將實施期限延後至 2027 年 8 月 18 日。
2027 年 8 月 18 日並不是開始進行盡職調查的日期,而是公司必須在此日期之前讓其盡職調查系統經由通知機構進行驗證的最後期限。
電池業者應預留設計與整合系統所需的時間,考量原物料在供應鏈中平均約需 6–18 個月流通,建議儘早佈局,確保原料可追溯、風險可控。
Q3.哪些企業必須履行盡職調查責任?
歐盟法規修正案也擴大了經濟運營商的豁免門檻,從中小企業 (SMEs) 擴大至中型企業 (SMCs)。同時,年營業額的適用門檻自 4,000 萬歐元上修為 1.5 億歐元 (全球營業額)。
為降低企業的行政負擔,經濟運營者原須「每年」提交的盡職調查報告,將改為「每三年」一次,此調整適用於所有規模的企業。
Q4.針對原物料的追溯要求有哪些?
盡職調查需針對四大關鍵原料 (鈷 Co、天然石墨 C、鋰 Li、鎳 Ni) 進行完整追溯,涵蓋至冶煉或採礦階段,並辨識供應鏈中可能存在的高風險因素,包括:衝突礦產、人權侵犯、環境破壞、勞動條件不當等情形。至於其他原料,則須能追溯至第一層供應商。SGS 建議企業提前準備並強化供應鏈透明度與韌性。
SGS 可提供哪些盡職調查相關服務?
我們提供完整 3 階段服務方案,協助企業從無到有建構合規體系:
-
教育訓練 — 說明法規要求與最新動態
-
系統建置 —建立盡職調查系統 (建立合規流程和制定政策)
-
第三方審核 — 提供盡職調查稽核與持續改善建議
SGS 致力協助不同準備階段的企業依據風險等級、業務模式與產業特性,為您建議最適合的合規策略與執行路徑。如需更進一步協助,歡迎與我們聯繫,讓我們成為您因應電池法規挑戰的最佳夥伴。